当前位置: 诗词网 >故事会 >名人故事 >华少:才下舌尖又上笔端

华少:才下舌尖又上笔端

更新时间:2024-04-16 20:10:07

如果有人问,去年最成功最火爆的综艺节目是什么?可能有人会说《非诚勿扰》,也有人会说《快乐大本营》,但相信更多人的答案会是:《中国好声音》。没错,《中国好声音》火了导师,火了选手,火了节目,还火了一个人,这个人就是浙江卫视当家男主持,华少。

华少:才下舌尖又上笔端

最近,华少出了新书,首次曝光他从一个内向男孩成长为一名电台DJ,从一个电视台打杂的临时工成为著名主持人的成长经历。

突破自我是最难的

英文中有一句谚语,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。这句话用在电视圈,却只对了一半。《中国好声音》虽然第一季大获全胜,但第二季的压力比第一季大得多。我从镜子中看到现场的计时器,大脑一片空白,眼前也变得有些模糊,只有那闪烁的数字告诉我,离《中国好声音》第二季开播,已经没有多久了。

华少,你准备好了吗?

2013年,《中国好声音》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,不少卫视都推出了类似的节目,“选秀战”不断升级,这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个参与第二季制作的人都不敢稍有懈怠。

但在我看来,《中国好声音》唯一的对手是自己,是《中国好声音》第一季。

《中国好声音》第二季要想超越第一季,的确很难,因为第一季实在太好。我和第二季的制作人员闲聊,他们甚至“抱怨”说:“真后悔去年做得那么好,早知道这样。把效果降个30%,我们今年就好过多了!”所以,又有人说:太成功了往往就没有了未来。这样的情况。你一定也非常熟悉吧?

当然,话可以这么说,但事一定不能这么做。文化产品的一个可怕之处是无法在销售前做出准确的市场评估,降低30%的效果,也许《中国好声音》就会沦为一档平庸的选秀节目,就不会有今天的“幸福的烦恼”了。

说到第二季的制作,我们必须把第一季的成就完全抛诸脑后。所有《中国好声音》的同事都有这样的信念:不留恋过去,只超越自己。于我也一样,第一季我“野蛮生长”得很欢快,这一季要怎么办?

在第二季的《中国好声音》里,还有很多亟须突破之处。有些甚至是瓶颈。其一,在全国各地。有更多的学员希望自己被发掘出来,我们如何给他们创造机会。其二,这一季还是会有很多广告,用什么方式去处理,到现在都是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。快是不能再快了。我的舌头天天锻炼也就那么三两肉。慢?不能慢,慢了肯定被人骂:做作!此刻的我,正在抓耳挠腮,满脸愁云,从没想过口中之肉会成为我最大的负担。其三,我在思考。如何运用去年的经验并积极创新,在第二阶段的对战赛和最后总决赛的部分,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,在自己和导师之间寻找平衡,制造合理气氛,为节目服务。如何让大家认为,华少除了嘴快,还是一个有些风格的主持人?

在第一季结束之后,我们举办了一个庆功宴,我和几位导师都参加了。大家都特别自豪,觉得节目和选手都很出色。席间,刘欢老师和我举杯,有那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:“一开始,我们听说是你主持的时候,有点儿担心”。

担心的原因是,他们不希望在这样的节目里,主持人影响导师,或者通过影响观众的方法去影响导师。主持人在现场一起哄。带动观众给某个选手一呐喊,导师的意见就很有可能被大众的意见绑架,这样很可能给导师造成压力。削弱导师的专业判断力。所以,他们很庆幸我没有变成那样的主持人。

虽然在第一季中的表现还过得去,但我一想到第二季。心里就总是战战兢兢,甚至有一种等待审判的感觉,可这些是《中国好声音》和我本人都绕不开的“必修课”。

让我开口说话的女神

成为主持人,可能最吃惊的要数我的家人。小时候的我,性格与如今大相径庭,不仅极其内向,见了陌生人还会害怕,几乎到了能不说话就不开口的地步。

上了小学后,我的“社交恐惧症”略有好转,跟老师、同学多少有了些交流,但我对说话这件事产生特别的兴趣,是从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开始的。

那届辩论赛中,我认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偶像——姜丰。她是那一届复旦大学队的女辩手,也是辩论队的一辩。

辩论赛在全球华语地区掀起了收视高潮,就像我们现在追着看《中国好声音》一样。当年的姜丰,亦如而今的李宇春,一战成名。她和队友们过五关斩六将,为中国拿下了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。

从那时起,姜丰便成为我的偶像。她唇枪舌剑、针锋相对所折射出的魅力与智慧,每一场都令我折服:她和队友与对手之间你来我往的缜密逻辑,更是对我触动颇深。

不用说,我坐在电视前直直地盯着画面的一幕,肯定被父亲看在了眼里。他对我的这种爱好很是鼓励,还在辩论赛结束后给我买了本《狮城舌战》。

1995年,第二届国际大专辩论赛来到了中国,那时我正上小学五、六年级。我自然是一场不落,守在电视前看得津津有味、如痴如醉。

就这样,小学的时光悄然而逝,在说话方面,我虽然跟老师、同学有了些交流。但依然对说话比较恐惧。我依旧沉默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。

然而,小学毕业假期的那一次远行,让我敞开心扉“开口说话”,成为生命中一次里程碑式的转折。

珠海是我母亲常年工作的地方,珠海之行是我第一次出远门,第一次坐飞机。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,忐忑新奇是必然的,可是母亲每天忙得不可开交,我忽然成了放养的孩子。

没有母亲的时刻照顾,我性格又内向,只好整天一个人待在屋里,百无聊赖。刚开始的时候,为了解闷,我就自己跟自己说话,后来跟着电视节目学说广东话。再后来,只要有叔叔阿姨来家里做客,我就主动凑上去跟他们聊天。不仅如此,渐渐地我还发现,只要我叫声“叔叔”“阿姨”之类的“哄哄”他们,他们就会带我去吃好吃的,去买好玩的。我恍然大悟,原来会说话能有这么多好处。

回到杭州,初秋九月,开学升了初中,由于这次远行和大专辩论赛的影响,我一改小学时的内秀,变得活跃了很多。尤其是对于辩论赛的热情,相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,以至于在初中第一个学年,我就迫不及待地组织了一场小型辩论赛。

当时辩论的主题已经记不太清了。但我仍记得自己最后引用的一句话: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却用它寻找光明。”顾城的这句诗,我是从《狮城舌战》里看到的,那时候似懂非懂,并不能全解其意,但经常被我挂在嘴边,成了口头禅。

现在想想。寻找光明是多么宏大的命题,完全是当时的我无法理解的。不管怎么说,我的小小梦想已经上路了。

上一篇: 丑新娘 下一篇: 我们要的是什么